明  沈周 画  文征明 题
[原创]三清词识(十三
楼主
一剪梅 2015-09-20 11:45:28
三清词识

十三
  活泼少女荡秋千,倩影高过围墙,是古词中常见意象。如:“柳外秋千出画墙”(冯延巳)、“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等等。若再伴有笑语、乐声,定会迷醉墙外多情郎。当心,“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
  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这首收入《忆云词甲稿》,属项鸿祚早年作品。“春夜”“春梦”,“一枕新愁”,很明白,作者对隔墙奏乐声中荡秋千的女子,怀上了相思、不,单思病。末句无奈告之,垂杨无情,遮住了秋千影。
  《忆云词乙稿》内,另有《太常引·客中闻歌》:“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题目又是“闻歌”,最后一字又是“墙”。墙之意象乃阻挡物,什么让过,什么不让过,它作主!下阕,从对面落笔,“杨枝”、“桃根”代称年轻女性,“娇小”但“飘泊”,仍是“独自个”。也可能是作者自喻。前面“杏花”、“风凄”句已透露,隔墙歌吹的是落花曲,一片片,一声声……
  谭献道:“莲生(项鸿祚字),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一波三折,的评!“残夜——花香月满楼”,“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你看,残缺与圆满,春光与凄凉,在同一句里起伏、反衬、对比,给人深刻印象。
,,
,,

---此帖由一剪梅在2015-9-20 11:51:11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尊重原创·所有作品并不代表本坛立场


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碧山吟社  版权所有ICP13046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