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 画  文征明 题
[原创]三清词识(二、三
楼主
一剪梅 2015-08-27 11:04:31
  词,滥觞于晚唐、五代,发展至两宋,自铸黄金时代,形成与唐诗并峙的高峰。进入元、明,不少词论家叹其“衰落”。反过来我则看到,能词者们顺应社会变化,转而化大力,去写同词形式差不多的散曲,推动、成就了元曲和元、明戏曲的辉煌。
  到清代,都说词呈“中兴”,体现在作品多,作者多。严迪昌《清词史》称:“一代清词总量超出二十万首以上,词人也多至一万之数。”另一特点是流派多。这部《词集》中的八大家,陈维崧为阳羡派首领,朱彝尊、厉鄂是浙西派先后两掌门,朱祖谋创立彊村派。纳兰性德、龚自珍、项鸿祚、文廷式虽未开派立宗,不登自高,一呼百应。
  反观当代,诗词作者号称“百万大军”,每日光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就达海量,论坛社团也是成百上千。然而,屡有人摇头:至今未见惊艳全国的一位名家、一首佳作、一杆帅旗。
  休厚古薄今!就我个人眼光,觉得魏新河挺优秀,《秋扇词》集中句句妙!听说他是大校特级飞行员,天哪!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一剪梅 2015-08-27 11:06:47
  入词物料一般较小。“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弄晴小雨霏霏”(秦观),“梦觉小庭院”(柳永),“有翠禽小小”(姜白石)……按句翻检全篇,会发现其题材小,意境小。
  大手笔陈维崧如何操作?看这首《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髻,蝌蚪,稗花,黄叶,不必再著“小”,都属细微之物。作者以小喻大,扩化为宏奇之境——髻,静态山形;蝌蚪,流动山势;稗花、黄叶,覆盖中原大地。赵魏燕韩,简单四字一经组合,更展现一长幅战国诸雄盛衰兴亡图……
  上述“境”意,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也?”
  王《话》中屡见“境界”,含义多重,理解不一。感到此处“境界”,近似“意境”。
  的确,“境界有大小”。照这则词话的反问语气推想,王国维的意思是:小,并不拙劣于大。
  从他所举例子来看,我偏爱“落日……”、“雾失……”句,大美!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学习了!
3
山谷百合 2015-08-27 11:34:08
点赞学习!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一行白鹭 2015-08-28 14:16:33
秋扇有独特的生活体验,所以他能写别人写不出的感受,最喜他“我与银河一擦肩”。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尊重原创·所有作品并不代表本坛立场


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碧山吟社  版权所有ICP13046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