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 画  文征明 题
[原创]芦苇花
楼主
雨洗轻尘 2015-12-19 20:29:54
 芦苇花
     
     文/雨洗轻尘
 
    我家附近有片芦苇塘,深秋季节,大片大片白色的芦花在瘦瘦高高的芦杆上随风摇曳,尽展妩媚。枯瘦的叶片已经泛白,枯黄中泛着红润,却仍然不失它的纯朴,乡村的芦苇塘,远离了市侩与喧嚣的都市,这里有内心向往的清新与自由,一份属于心的宁静与安逸。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上天给予我的恩赐,广阔的空间折射出淋漓尽致的情调与氛围。在寒风萧萧中,芦苇已经走到了它生命的冬天。常常在黄昏路经芦苇丛,那又高又瘦的芦苇依然挺立,任凭寒风呼吼般刮过,任寒霜冻,任冷雨浇,风雨中,仍见它们手挽手紧紧地挨在一起,昂首挺胸般伫立着,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是如何在捍卫生命的尊严。

     芦苇花映像最深刻的还是在年少时,吃不饱穿不暖的那段岁月。每到寒冬,母亲用芦苇花夹上细布条和着稻草搓成绳子,编成靴,在鞋邦上缝上布条,这样可以防止鞋磨坏袜子,也防搁脚。芦花靴穿在脚上,是透心的轻便舒适和暖和,这种感觉,现在的孩子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那年代,白天家家忙着田里地里的劳作,晚上,就着昏暗的电灯(而且还是常常停电),或者煤油灯,缝衣纳鞋,一双鞋底要靠一针一针缝出来,那时穿到一双千层底的鞋,眼要巴巴的望穿几个月圆月缺。母亲要做好家中三姊妹和老爸的鞋,然后再一起把鞋底和鞋面拿到鞋匠那里去,鞋匠上好鞋面后,用楦头楦好,过段时间崭新的棉布鞋就可以穿了。乡下的孩子骨子里天生有股野性,有空就到处瞎逛折腾,布鞋没多久鞋面就会磨破了,为了能让一双新鞋穿一整个冬天,因此,更多时候母亲便让我们穿芦花鞋,芦花鞋做起来省时省力,穿着也暖和,不过一个冬天可要穿破两三双哟。

    芦苇杆除了当柴火煮饭之外,苇杆剖去壳编成席,用来晒萝卜干。农村在初冬时节,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冬菜,苇席便派上了大用场,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能看到用两张长凳搁着苇席,有晒萝卜干的,有晒白菜的,有晒大头菜的,一块青一快白,组成了这一季节特有的景色。这些腌制的菜,农家都能吃上大半年。

     最早接触到芦苇的文字,源自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早春二月,寒霜还覆盖着冰冻的土地,去岁的枯草尚在风中瑟瑟发抖,但是在苇塘边,地表已经钻出了一颗颗芦芽,嫩绿嫩绿的小脑袋,仿佛在向你宣告着,春天已经来了。此时的芦芽是最最鲜美的野味,用它来煮食河豚,或者炖汤炒菜。

    几场春雨过后,芦苇便开始撒丫子似的疯长,个头一天高过一天,碧绿的叶子又宽又大,四月,芦苇便有一人多高了,散发着郁郁的清香,这时的叶片是包粽子的最好材料,农村人抽空便去芦苇塘边掰粽叶,高高的芦苇丛里,不时有鸟鸣声传出来,水鸟和野鸭子时不时的出现在视线里,它们可是一点都不怕生人,有时还能遇到一窝鸟蛋,鸟蛋可以捡走一两个,可不能全拿走,母亲常说,这些野鸟和野鸭一年只孵一窝宝宝,就如屋檐下的燕子一样,不像自家养的鸡鸭,天天会下蛋。掰下的芦苇叶,或去街上卖个好价钱,或留着自己包粽子用。

     簇簇拥拥的芦苇,无论是骄阳炙烤,还是台风侵袭,都挺直如松,张扬着生命的活力,是河道边一道靓丽的风景。哪里有河流,便在哪里逐水而居,连缀成片,聚众生长,传播绿色。秋风四期时,芦苇花开了,此时的芦苇塘更是别具风情,片片芦花在白云下飘扬,一阵清风拂衣而来,你能闻到泥土和河流的味道,混合着芦苇青涩的幽香。西沉的阳光,晕染着河滩,泛着炫目的光晕,白晃晃的芦花像精灵般在秋色里轻舞,嬉戏,陶醉在阳光里,燃亮了天空。

    寒风怒号时,芦苇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的躯干仍像它不愿凋谢的思想,依然伫立在滩边,等待着人们来收割。芦花不是花,也没花的艳丽,却长成了亮丽的风景,
古朴却又不失明晰的颜色刺激着视觉,给人诗韵般的感触。许许多多的小鸟,穿梭于长长的枝茎间,呈现出另外一种的生机勃勃,和活力无限。芦花,那道炫目的霜白,积攒了一种希望,在来年,一夜春风,悄悄送给人们一份绿意的惊喜,一道生命的轮回又悄悄开始了。

《秋苇》(新韵)
似水青葱去不回,秋风秋雨冷霜摧。
白头摇曳无人问,伫立滩边衬落晖。

1670字//
2015/12/11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尊重原创·所有作品并不代表本坛立场


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碧山吟社  版权所有ICP13046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