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 画  文征明 题
[原创]简评墨璃的小说《八月未央》
楼主
红尘过客 2015-10-24 16:24:44
简评墨璃的小说《八月未央》

        时过重阳,山青水秀的江南刚刚进入晚秋,却完全没有多少秋的萧瑟和寒意。此刻,枫叶未红,银杏未黄,那迟迟不肯凋谢的晚桂花依然时时飘来醉人的馨香,就在这样的美好季节里,忽然收到沉寂多日的好友墨璃在QQ短信中发来的一条文学网站的链接,要我为她新创作的小说“拍砖”。我一看小说的名字:《八月未央》,这不正合我此刻的心境么!赶紧打开来看看,洋洋洒洒两万多字,不消一顿饭的功夫就看完了。时间虽短,而我的思绪却已随着作者的文笔穿越过遥远的时空,和文中那不知年代的主人翁桂香的命运一起沉浮,经历红尘中的悲欢离合生生死死……
文中的桂香很早就死了娘,父亲是个只会借酒消愁的酒鬼。为改变贫穷的命运,在11岁时她就被送到大户人家给多病的大少爷“冲喜”,似乎是“天意怜幽草”,桂香确实有了一个暂时还算不错的归宿。大少爷虽然体弱多病,但心地仁慈善良,没事时教他识文断字吟诗作画,难得的是大少爷并不喜欢封建礼教,当有下人教桂香各种规矩时,大少爷冲他们吼道:你教她那劳什子干什么,最后岂不都跟你们一样?在整篇小说中,大少爷出场并不多,但这寥寥几笔,却刻画出了人物性格的可爱来。
小少爷司徒青是作者重点着墨的人物,他与桂香年岁相仿,那蔫笑起来“渐渐弯曲”的眼睛,对情窦初开的桂香来说似乎充满了无限的魅力。有了小少爷,那终日萧条沉寂栽满了桂花树的犀苑成了两个没娘的孩子相依为命的场所,成了他们在一起玩耍看鱼儿咬食、蚂蚁搬家的欢乐的百草园,也成了他们长大了分离后的相思地。老爷和太太虽然古板,但平时并不太过问小孩子间的事。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嫁给了这样的“好人家”,无论如何应该算是一种幸运。在大少爷死后,桂香孤苦无依地离开了司徒家,途中遇到了从南洋归来的小少爷司徒青,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其说是人物的命运,毋宁说是作者的善良。
作者的构思中并不仅仅胶着于这些物质层面上的东西,除了在小说中独具匠心地塑造了采雪这个人物,把她作为家产继承的争夺者,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宫心计之外,同时还把主人翁桂香置身于伦理冲突的矛盾中,增加了小说扣人心弦的力量。
屏蔽而思,我既惊讶于作者隽美流畅的文笔表达能力,同时也折服于作者较为广博的文化功底。如文中对于古典诗词、书法技巧以及中医药方的引用,如果没有平时广泛的阅读形成的知识积累,是难以在行文中驾轻就熟地运用的。
沉迷良久,忽然醒悟,她是要我拍砖来的,岂可变成拍马?自是要指出些文中的不足。
说句实在话,对于当今充斥于网络的无土栽培的小说,无病呻吟的诗歌,无情硬抒的散文,我是久已厌倦了的,因为这些文章缺乏生活,实在难以引起我的共鸣。
就墨璃的这篇小说来看,尽管文笔不凡,构思巧妙,但离我心目中的“表现生活”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希望作者能够融入到当代社会的洪流中去,写出像《平凡的世界》那样的史诗般的小说来,而不是以小资的情调自闭芳斋,用优美的文字把玩家家式的游戏搬到文字中来。
而这,仅就是小说内容的主题上而言。从所塑造的人物的典型性上来看,也有所不足。无论是司徒海、司徒青、甚至是主人翁桂香本人,其形象都略显单薄,不够立体丰满。作者自己也曾向我抱怨过,说自己感觉到在创作中往往是长于细节描写而短于情节安排。这种苦恼其实正反映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因为从文学概论的定义上来看,所谓“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人物的性格决定了情节的安排,而人物的形象又是在情节的安排中得以丰富。
可是,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这种要求是否有些过分呢?
我想起尼采所言:天下作品著述三千,于中我却只取一瓢饮。因为所有的作品之中,我只爱那些化心血为笔耕之作。谁若用自己的心血写作,谁就必将发现,心血原本既是精神。对于读者而言,别人的心血最不易了解,所以我最痛恨那些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消遣人士。真正了解读者的作者,反而不会为读者写作了。因为他清醒地知道,只需过上一个世纪,这些读者,必将与其精神,一同腐败不堪,因而作为真正的读者,他们尚且不够资格。”
——我站在一己的愿望里要求别人的“化心血为笔耕之作”,是不是也属于“尚且不够资格的”读者之一呢?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杨柳依依 2015-11-03 19:38:14
墨璃也把这篇小说发给我了,可是很惭愧,我只浏览没有细读。为红尘老师的简评点赞。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尊重原创·所有作品并不代表本坛立场


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碧山吟社  版权所有ICP13046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