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 画  文征明 题
[原创]土豆琐记
楼主
一剪梅 2015-04-29 10:11:14

土豆琐记

 

    去看望在上海工作的女儿。中午,带我到办公楼附近的一家肯德基餐厅,叫我点中意的。面对招牌上色彩斑斓的什么上校鸡块、吮指原味鸡、新奥尔良烤腿堡等等,我摇头。终于眼睛一亮,要了土豆泥和炸薯条,两份才十块钱。别扣小气帽子!我向来闻到鸡味便恶心,看见土豆,则如遇旧时知己。

    生于多灾年代,长在贫寒家庭,有付惯磨粗粮的肠胃。土豆购易价贱,富含营养,小时候,常当饭,常当菜,又常当点心,烧了好吃,蒸了好吃,煨了也好吃。最喜欢母亲的炒土豆丝,加入一点糖精、几滴香醋,别有美味,我和妹妹抢着吃呢。记得有次,隔壁徐伯摸着我鼓鼓的小肚子,问:“里头装的啥物事?”妹妹坏笑着答:“馋虫!”感谢母亲,也要感谢土豆,填饱了我的童年。

    青少年时被拖往苏北“修地球”。广袤的盐碱滩上,稀稀拉拉长出了稻子、小麦、玉米,就是不见土豆踪迹,因为它只适应沙壤条件。整天赤脚,自然会亲近赵树理、马烽的乡土小说,知道他们属于“山药蛋派”,山西人管土豆叫山药蛋。那时的我怀有作家梦,幼稚地认为,只要多吃土豆,也写得出《三里湾》、《吕梁英雄传》。但叹此地无土豆,梦,做不下去。我可笑,时代亦荒诞,当年所谓两报一刊,老生常批苏联赫鲁晓夫的提法:“土豆加牛肉等于共产主义。”听得饱餐饥饿之苦的我口水直流,心里暗赞:“很形象,没错呀!”十年劳役结束,返锡抵家第一天,母亲问我最想吃什么?“土豆烧牛肉!”

    土豆正式名称曰马铃薯,意即像马脖颈上挂的铃铛,有形还似有声,丁铃铃铃,真好听!许多著名画家、作家画过、写过白菜红椒、扁豆丝瓜一类家常蔬食,似乎未听说谁青睐土豆,并且挥过毫。一次文友聚会,我扯起此事。李辰击掌说:“有,汪曾祺!读过他一篇散文,就叫《马铃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这个摘帽右派,在张家口坝上的农科所留察劳动,奉命画过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来不及出版,在文革中毁了。他也是一位沈从文那样的通才大师!”

   

    以上文稿涂于2010年4月下旬,似完未完。

    五年后的今天,我臂缠黑纱,参加老同事王志新的追悼会。泪眼朦胧,仿佛觉得他不是卧在鲜花丛中,而是憩于土豆堆上。临退休前夕,曾听他讲:“一位转业内蒙的战友打来电话,说那边土地租金很低,最适宜种土豆,年年可获丰收,问我想不想去搞它一百亩、两百亩?!”

    哦,志新兄并没有倒下,是远行到塞外,当种植土豆的农场主去了……

 

2015年4月27日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一行白鹭 2015-04-29 13:41:36
不是说提倡中国人今后要把土豆也作为主食了,就像非洲人把香蕉作为主食一样,凭良心说,我不喜欢吃土豆,因为我不喜欢吃芥辣,想象不出土豆作为主食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一剪梅 2015-05-01 11:30:55
土豆是地球上第三大粮食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玉米,高于稻子,它跟芥辣毫无关系。我的肠胃很贱,还爱吃山芋。当然,每天都吃土豆也不行,毕竟我等属于稻米种族。从前困难时期,常食实出于无奈。老魏一篇散文中提到,荡口有人剥香樟树皮吃呢。
我也怕辣,前不久去湖南旅游,吃团队餐,每只菜都辣。就说在韶山吃早餐,桌上放两盆搭粥菜,一是红辣椒,二是辣榨菜,我只能喝白粥。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当地人辣椒都吃得津津有味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尊重原创·所有作品并不代表本坛立场


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碧山吟社  版权所有ICP13046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