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 画  文征明 题
灯谜创作技法(3)——掌握几种制谜招术
楼主
乃亦之也 2010-08-03 09:11:08

——下文选自《中华灯谜教程》。——


灯谜
创作技法(3——掌握几种制谜招术

 


前面从一般的规则和步骤等方面说明了制谜的方法,这还只是一些入门的常识。制谜,虽然不必像写诗那样过分雕文织锦,但也应力求文体相辉,使其成为纤巧的结体、精妙的作品,以“典雅、浑成、精巧”的优美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要想使所作灯谜具有谜味,重在造底的巧妙与谋面的精致。这里就灯谜创作的技巧作进一步阐述。

 

(一)造底技巧

制谜者都很清楚,对于同一个谜材,由于观察、剖析、综合,提炼的思维方法不同,其联想别象所产生的“新义”也各不相同。可见利用谜材进行构思使其成为一个妙趣横生的“艺术形象”,还有一个技巧问题。也就是说,在改造谜底的时候,如何使它达到别义出新、拆字出奇、缀底出巧、裁句出趣的境界。


1. 别义出新

就是选择好的谜材或利用老谜材通过别义翻出新意。例如:以成语“操之过急”作底材的比比皆是,但多数是以“曹操过于急躁”作为别解意象,因此往往用:“曹孟德败走华容”之类布面,落入窠臼。后来有人将此成语别义作“曹操的过失在于性子太急”,用“曹孟德中计斩蔡瑁”成谜,由于多了一个“过”字别解,则比前谜更胜一筹。然而,上述两例谜底中的“之”,都作虚词用:前例中的“之”,作主谓间的助词以舒缓语气;后例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后来有人刻意求新,把“之”实用,喻为龙蛇,于是自撰协律七言“舵舞龙蛇越险滩”为谜面。操舵曰“舞”,极尽夸张能事;龙蛇如“之”,化腐朽为神奇。

要做到别义出新,就必须善于利用谜材文字的几种歧义进行类比,择取其中最恰当的一种来表达别义。譬如,以成语“乌合之众”为底材,其中可用作别解的以“乌”字最为理想。“乌”字在句子中除作鸟名本义外,它的歧义主要有:①作黑色解;②作太阳的代称(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③通“呜”;④作“何”解。如“乌足道哉”,⑤姓。如果取第一种“黑色”的歧义,“乌合之众”便可产生“黟”“黑帮”“包三黑子”(包公小时候名)等谜面。如果以第二种歧义联想,可以得出“晶”“雅集”(“雅”通“鸦”)等谜面。其他以此类推。经过类比,从五种歧义中选出第一种为最佳,又从第一种歧义的三个谜面中选出“包三黑子”,最能体现“乌合之众”的“新义”。因“黟”、“黑帮”等虽含有“众”义,但都不及“三人为众”的含义贴切。


2. 拆字出奇

这是说对于谜底文字的分拆要看字形中巧合机关。如把“腋”作“夜月”的左右分拆,“忠”作“中心”的上下分拆,“激”作“泊放”的参差分拆,“筹”作“个个寿”、“谢”作“言身寸”、“解”作“牛角刀”的三段分拆等,都是按照字形天然拆字,可叫“平拆”。平拆很少能出谜味。如果别出心裁,进行巧拆,便可出奇。从谜作者的实践来看,在巧拆上归纳起来主要有破、混、借、让、嵌、移六种。

1)破。如“禾苗破土生”猜“乘”字。“乘”中的“北”由“土”字破开而成。

2)混。如“大小参差”猜“灯”字。将“大”中的“一”和“小”中的“八”移位组合成“灯”字。

3)借。如“左看是准阴侯之大名,右看是武乡侯之姓首”猜“储”字。淮阴侯指汉代韩信,武乡侯指三国时期诸葛亮。谜底“储”字即由“信”“诸”互相借用,相辅相成。

4)让。如“诗圣诗仙姓名连”猜“楮”字。诗圣指杜甫,诗仙指李白。“白”猜为“丿”“日”,“丿”让给“杜”,与“日”一起连成“楮”,所以面上用“姓名连”点破。

5)嵌。如“再次进内”猜“遘”字。“次”解作“至”;将“再”嵌至“进”,中,即成“遘”字。

6)移。如“断环重合”猜“坯”字。将“环”的开始一横移置到最后,就成为“坯”字。

平拆不破字形,巧拆是破了字形的拆法,二者有所不同。运用巧拆能更深刻、更透彻地分拆字的结构规律,为别解意像提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新字素,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在分拆字素时,要防止违反笔形规律和字形实象的误拆,如将“奉”字拆成“三十天”,“半”字拆成“小干”,便不合规律了。


(待续,见下楼)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乃亦之也 2010-08-03 09:12:39

(续上楼)


3. 缀底出巧 

有时用一个词作为谜材,似乎感到词义单薄,因此连用几个词组合一个完整的谜底,使谜底的文义神全气满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如果连缀得好还能出神入化,别开生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灯谜也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于是各种类型的组合谜底应运而生。现列表简要说明如下:

优化手段

谜底

谜目

谜面

复指式

(同位词组)

《日出》陈白露

——方舒

斯通《本能》主角

(斯/通本/能主角)

    电影人物连扮者

 

影星带影片角色

离开东瀛,不吐不快

 

精晓兵书成将帅

 

前偏式

(前部扩展)

      十五张光盘

 

      宽幅的确凉白布

 

      莫里哀剧作

 

用物冠数量

 

纺织品冠规格

 

外国文学名词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万里寒光生积雪(唐·祖咏《望蓟门》)

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后补式

(后部扩展)

徐光启[]

《兼并》盖丽丽

(前:佳丽;

:美丽)

科学家连朝代

电视剧目连主演

 

东方渐露鱼肚白

②“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集句)

混合式

(前后扩展)

北京谷维素一片

 

俄得克酒来一杯

 

西药带量冠产地

饮食业用语

 

①“燕山雪花大如席

(李白《北风行》)

②“云长停盏施英勇

(《三国演义》诗)

集锦式

(并列词组)

花心、思念

(花/心思/念)

鲁迅、反击、最后胜利

还原、阴性、阳极、反应

流行歌曲二

 

电影片名三

 

化学名词四

 

①“两耳不闻窗外事(私塾书房联句)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庄公十年》)

③“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4. 裁句出趣

裁句出趣是指“以底说面”时要说得活。一是在描绘形象上生动见活。如“郝”猜毛主席词句“风展红旗如画”。此谜先以“风展”两字教“阝”活似旗子悠然飘荡,再以“如画”教人们在翩翩联想中若见其形。把个“阝”形从一动一静两个层面点活。二是在形意加扣合上生动见趣。如“本人”猜《楚辞》一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此谜先从字形上巧裁“体”字,一变即成本人;后在字义上巧释,“本人”即“吾”。描述神形毕肖,令人赏心悦目。

总之,将底材进行别解联想时,不要从立意不明上设题,不要从多数人不熟知的僻典上溯源,不要从歪门邪道中运法。只要注意入法中之理,出法外之趣,一定能联想出积极、健康、生动、有趣的别解意象来。


(待续,见下楼)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乃亦之也 2010-08-03 09:13:39

(续上楼)

 

(二)拟面技巧

谜面句是一个外表华饰、内在乖巧的提问句式。清末民初谜家张起南在《橐园春灯话》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谜之表面不佳者,内容亦不足观。如西子不洁,人皆掩鼻。若徒饰外观而扣合牵强,或抛荒题面,或影响模糊,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并主张“玉盒子盖玉盒子底”。可见拟面的重要。

一般说来佳面必须在“迷”字上做文章,把谜制出点“迷”味来,这就要“赖法门之力,运迷离之句”。所以说,力以法是技术性的制作,句能迷是艺术性的创造。拟面同绘画一样,绘画有浓淡、疏密、远近、有无的布局,制谜也有虚实、隐现、正反、静活的安排。题面拟制的技巧是制谜者思想水平和文学修养的集中反映。它大体上有下列四种:

1. 若虚若实

拟面时的选字造词要妙语双关,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使字能变幻莫测,词须虚实难辨。如“开端”一词,本义作“开头”释,也可解为“开”之“端”即”一”字。如果前面加一“好”字,既可指“女”(好的开头),也可指“子”(“好”字撇开了前端)。此类双关词,在谜的海洋里大量存在,只要善于运用,化入谜意,便会使人产生幻象。今择举以虚变实,以实变虚的两则灯谜为例:如以“乃洪秀全耳”猜口语“天王老子”。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领袖,称天王。面以文言判断句式布局,“耳”在谜面本是语气助词;成谜则由虚变实,专指春秋时大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一字活用,全谜皆活。这是化虚为实的一则范例。又如“胡服”猜白居易诗《卖炭翁》一句“身上衣裳口中食”。“胡服”是早期北方民族的一种服饰,“胡”字本属名词,扣底时却作疑问词,变成“何谓”之义以助“服”字的别释。这是由实变虚的例子。这种虚虚实实的安排,有使人真伪莫辨,难窥真窍的妙趣。

2. 忽隐忽现

拟面必须巧设迷幛,或作五里云雾,而开一线光明,诱人探索,这是欲隐却显的安排。如“开口说天才,闭口想天才,天天说的想的都没用,最后都露出尾巴来”猜“林”字。全谜用”开”“闭”“没用”四字,衍消文中的“口、说、想、天”等字,最后余两个“才”字,再由末句点明其“露尾巴”,象形作“\(捺)”。此谜初看时,有如云雾迷濛,难分南北东西,及至拨云见月,确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3. 欲正偏反

这类谜的面句貌似端庄凝重,其实轻巧平庸,如以“还我头来”布面,这是关羽死后索命的话。此谜似乎引典,其实竟把“头”作为“第一”来解,扣底“索非亚“(保加利亚首都)。这种欲正偏反的手法,迷惑力很强,使人有峰回路转的感觉,确是谜中跌宕之笔。

4. 似静却活

诗有诗眼,谜亦有谜眼。谜眼如设在不觉经意处,一旦揭开迷幕,便担有相当斤两,令人大吃一惊。如“怎样写好字”猜《红楼梦》人名“女先儿”。题面出语似属会意,谁料扣底偏作说形,把“好”字由表性形容词翻作表物名词,竟成一谜之“眼”,使“好”“字”两字在句中虚实互化,由静转动,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好”!

  从前面所讲的制谜招数来看,创作途径不止一条,方法也灵活多变,底与面的产生孰先孰后也没有成规。在实际制谜时,要拓宽制谜视野,灵活运用各种制谜法门,以求推陈出新,多创作一些新颖、工巧的灯谜精品。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尊重原创·所有作品并不代表本坛立场


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碧山吟社  版权所有ICP13046197号